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网

Registered fire engineer training network

欢迎光临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网!


新闻中心

NEWS

广东:担当初心使命 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 作者:pmo010ff9 | 发布时间: 2303天前 | 6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网 讯]灾害来的时候如何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怎么让老百姓提前知道灾难要来了,主动地避险;村干部怎么发挥作用……。

7月18日下午,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与韶关、河源、惠州、阳江、揭阳等5市部分镇村10位代表交流基层一线防灾工作经验。问的细,答的实,通过面对面的方式问计于民众、问计于基层、问计于一线,直面灾害防御的问题和短板,寻找最贴近基层、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实战的好对策好方法,从“最后一公里”共同提高全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成功避险百年一遇大洪水

提起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今年入汛以来遭受强降雨灾害地区的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石港村委会书记叶大集、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资深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卓荣、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党委委员龚玉明、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镇长王明龙、韶关市乐昌市长来镇党委书记朱新玉、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主任黄志标、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村委书记陈桂荣、韶关市乐昌市长来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汉民、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林汉平、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副镇长吴升昌等代表,从座谈会一开始就情不自禁地谈起了他们终身难忘经历和感受。

来自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主任黄志标对那次应急转移至今记忆犹新。“上百年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洪水。”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的一位90多岁的老人,怎么都不相信6月10日那么大的洪水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那天村干部劝说他转移的时候,他开始还不是很情愿。“在做了一番解释后,老人还是不愿意走,最后我们就只好把老人抬上车转移走。”

内莞镇显村村主任黄志标与大家分享“6.10”洪涝灾害中防灾救灾成功经验

显村村地势较低,村里一些房屋距离河流特别近,一旦发生洪水,后果不堪设想。9时许,在获悉隔壁村的一些地方已经被洪水吞噬的同时,黄志标突然发现自己手机的信号也中断了,旁边持续涨起来的河水来势汹汹。“不行,要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持续作响的警报声,越下越大的雨,还有在雨中忙着转移村民的村干部们的身影。村干部按照分工,挨家挨户劝导村民转移。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不相信有大洪水到来,不愿意转移。村干部们便耐心劝导,见老人还在犹豫。但洪水不等人啊。村干部决定,每人负责背起老人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你们转移后,那些房子塌了吗?”前段时间,厅长曾到这个村指导救灾复产工作,听完黄志标的介绍后便急切地问道。

“塌了,洪水来的时候,那些泥砖瓦房一冲就倒了,一间都没剩。”黄志标补充说,那些很多独居的老人,平时就住在这样的泥砖瓦房中。最终,因为转移及时,全村没有一人伤亡。

话音刚落,全体与会人员对黄志标的果敢报以热烈的掌声!

村干部是组织抗灾减灾救灾的主心骨

韶关乐昌市的长来镇,全镇12个村就有5个村位于河边,每到汛期,这些村子都是重点防范对象。镇党委书记朱新玉说:“镇要求包村、包户、包人的镇村干部,要对辖区的危房、地处低洼的房屋、行动不便和智力残疾的特殊群体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险情,能够立即组织转移。”

乐昌市长来镇党委书记朱新玉介绍本镇的抗灾救灾心得

朱新玉认为,平时对村民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和引导很重要,能够防止村民对险情出现麻痹侥幸的思想。“村里的大喇叭很实用,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喇叭发布相关信息。”朱新玉希望每个行政村都有喇叭。

“你这个建议很好,大喇叭很有用。长来镇有信心建设喇叭,我们应急管理厅大力支持,就按你说的,一个村建设一个高音喇叭(播音站)。”厅长当场掷地有声地说。

听到来自省应急管理厅的肯定和支持,朱新玉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完善应急机制加强避险能力

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分为19个村民小组,各个村民小组都建设了一个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是村民避难的场所,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如果村里只有一个避难场所是不够的,村子太大了,很难一下子将所有人转移到这里。”碧山村村委书记陈桂荣介绍说。

碧山村实施网格化包干,一旦发生险情,村里立即启动应急抢险方案,各个村小组便按照方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到文化中心。为了让群众强化主动避险的意识,碧山村还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的宣传,因为相对于本地人,一些外来人口的防风意识要差一些。

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村委书记陈桂荣向大家介绍本村的应急能力建设

陈桂荣说:“在“山竹”台风登陆那次,正当风最强劲的时候,一名外地务工人员通过我们公开的应急预案里面的电话向村里打来电话求救。”因为那时风太大,出于安全考虑,村里立即指示那名人员下车到车的上风位置避险。

在应急物资的配备方面,碧山村配备了发电机、对讲机、安全帽等。“现在的问题是,应急物资配齐了,但没有固定场所存储,存放较为分散,像电锯这类器具如果管理维护不到位,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陈桂荣说。

“你们动员老百姓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式?”

“电话和文件都有。”陈桂荣回答说,但因为现在收到的信息太多了,一些五六十岁的村民,对收到的信息都麻木了,于是网格化包干的村干部就上门面对面地跟村民讲。

“村文化中心这个避难场所很好,周边没有危险源,应急时作为避难场所,平时用作休闲娱乐,也可以存放应急物资和器具。”厅长对于陈桂荣关心的应急物资无固定场所的问题,表示将全力推动解决。

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是沿海的渔业大镇,全镇有1000多艘渔船,还有9个村是纯粹的农业村,防风防汛是重点。眼下到了台风季,镇长王明龙有些惆怅。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对台风认知不深,防风意识差,而本地渔民则自认为经验丰富心存侥幸,不按要求进行防风避险。另外一方面,由于相关预案还不够完善,当预警信号升级或降级后,各个部门该开展什么工作、怎么开展工作不清楚。

王明龙建议,在制作应急预案的时候,是否可以制作一个规范性的小册子,不论村民还是部门,通过小册子知道预警信号升级或降级后具体该做什么事。应急救援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救助别人,王明龙还建议,对于各级预警信号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的应急处置,应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培训。

阳西县溪头镇镇长王明龙结合实际大胆提出防灾减灾救灾意见建议

“溪头镇前段时间刚刚给每个行政村配发了一辆三防三轮车,并配备有抽水泵。”王明龙说。

“这个做法很好。”对于为每个村配发三防三轮车的做法,大家十分认可。

溪头镇石港村委会书记叶大集建议,村里最好能够配备对讲机。“台风暴雨天气,很多地方网络都被破坏,彼此无法联系。”叶大集说,省里在下发台风、防汛等预警信息的时候,能够按照重点县或地区进行分类。“你说的对,我们不能一发应急响应就涉及全省,而是说明重点是哪些市或地方,分区域进行应急响应机制的发布,点对点,精准发布、精准预警。”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晚上六点,但代表们意犹未尽,还通过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的视频系统实时查看了当地的渔港、水库,连线了本镇三防办值班人员并进行通话,当看到视频连线家乡的声音和图像都能够清晰地互动,代表们都很激动不已,对提升家乡应急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更充满了信心。他们表示,能有机会直接把基层实际情况反映,不仅是对基层的关心,也能帮助基层指导并解决问题。代表们讲得实实在在,与会人员笔记本记得详详细细。下情上达,上情下通,摸准了实情,找到了问题,寻得了办法,这场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收获满满。厅长高兴地说:“这样的会今后要经常开,真正听取来自基层的声音。”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网(www.cfeta.org),简称CRFETA。目前国内最专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就业的网站,由知名消防领域专家创立,主要面向广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证人群及培训院校,提供包括行业资讯、政策法规、考试咨询、考试报名、证书服务、消防项目咨询、企业资质升级与教育辅导等服务。
邮箱:crfeta@126.com